第245章 岂有不动心之理_超宇宙基因武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5章 岂有不动心之理

第(2/3)页

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更是一种哲理的升华。

  坐在地上,能感觉出是一种对自然精神的亲近与追求。

  因而有些人才说,是更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外在表现。

  更能代表华夏原道精神。

  这就跟禅道的坐禅差不多。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中,怎么坐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叫坐。虽然不大舒服,可是在正式的场合下,必须得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现在的马扎,从北方的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

  人们逐渐开始放弃坐这种难受的坐姿。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下垂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古代中国人的腿终于得到了解放。

  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的冲击。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

  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变化。

  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的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提高,以前人们的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对较矮,以使坐着的人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

  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影响,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中间尽量开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因此也增加起来。

  在椅子出现前,人们的坐姿很低,以至我国的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中国农村的炕桌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明显升高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开始盛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