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郑和船队的礼物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无错字精校版下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22章 郑和船队的礼物

第(2/3)页

吃完,今天的活动就告一段落,明天继续。

  没想老瓦尔玛示意了一下身后的大管家,后者对着站其中一处入口的侍者抬了下手,很快就有几名侍者捧着几个托盘走了进来。

  “艾伦先生,在神庙地下库房内,我们的发现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东西。

  祭祀们认为是来自古代华夏的物品,我们的大祭司也知道防范措施是出于您的提醒,经过协商之后,决定将这几件物品作为感谢礼物送于尊贵的艾伦殿下,对此大祭司认为湿婆神也会高兴。”

  湿婆神高不高兴张楠不知道,也不在乎,但看清楚端过来的东西是什么之后,自己还是有点兴趣的。

  几名仆人将托盘放在张楠面前清理之后的饭桌上,当头是一尊铜佛像。

  现在不是玄奘法师偷渡天竺的时代了,佛教在印度的市场并不大,但这尊高度大约15公分、表情恬静,袈裟衣线流畅的佛陀像完全就是汉传佛教造像。 

  上手,一看底座,上头有“大佛香”三个字。

  张楠仔细分辨,一侧的项伟荣用英文问道:“华夏的?”

  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说英语大家听得懂。

  “嗯,应该是明代早期风格。锈不重,铜色黄亮,原料铜就应该经过几次精炼,有很大可能是官造佛像。”

  将这件貌似不大可能出现在喀拉拉邦印度教神庙地库里的佛陀像放回托盘,张楠拿起了送来的第二件铜器:一座造型优雅的小型香炉。

  小型铜香炉,只要是玩古玩的华夏人上手,第一件事就是看底部。

  不出所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赫然在目,底款还被两条游龙围绕。

  甭管是明还是清,就是个民国的,制作者都喜欢打上“大明宣德年制”的标记,华夏特色。

  香炉非常重,拿在手上有明显的压手感,而且表面手感极为细腻,光泽有异于普通的黄铜。

  张楠将其递给姐夫,项伟荣一上手,再打量了香炉的体积与厚度后道:“可能加了黄金。”

  “应该是。

  如果是真的宣德炉,八次精炼的精铜里加三成黄金,出来的颜色大概就是这样。

  对了,我们在菲律宾发现的那几座金铜佛是三至七成金都有,铜的质量比不上这个,颜色倒是挺像。”

  前半段还在用英语,后半段直接换成了方言。

  项伟荣将香炉递还给张楠,道:“铜加金,工艺还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