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Chapter54_他在逆光中告白主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章Chapter54

第(2/3)页



        “砰砰”,外头传来敲门声。

        阮念初把门打开,一抬头,愣住。门口站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黑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冲她笑,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在阳光下有些反光,个头和她差不多高。

        她微拧眉,视线下移,看见少年手里端着食物。

        小少年乐呵呵的,用高棉语说“厉哥有事出去了,今天午和晚上,都是我给你送饭。”说着把装食物的碗往她面前一递,“来,还热乎着呢。”

        叽里咕噜说了一通,阮念初除了那个“ee”字以外,什么都没听懂,但也大概猜到他想表达的意思。于是接过碗,有些冷淡地道“thankyou”

        少年愣住,这才一拍脑门儿后知后觉,抓抓头发,好半晌才红着脸,挤出几个蹩脚至极的英语单词“heoynais托里nicetoetyou”

        虽然发音很不标准,阮念初还是艰难地听懂了。她点点头,见托里这么天真腼腆,内心的警惕和戒备也便削弱几分。

        毕竟只是个小孩子,再坏,应该也坏不到哪里去。

        思索着,阮念初扯唇,有些僵硬地挤出一个笑,“nicetoetyou,too”

        她长了张妖娆漂亮的脸,之前脏兮兮的分辨不出,洗完澡,显得干净而温和。托里被她的笑弄得不好意思,挠挠头,用高棉语说“你先吃吧。晚饭我再给你送来,再见。”说完扭过头,一溜烟儿地跑远了。

        下午无所事事,她睡了个午觉,睁眼便是傍晚。叫托里的少年果然又送来了晚饭。

        这回,阮念初让托里进屋坐坐。

        托里还是那副大笑脸,像忽然想起什么,赶忙压低声,用高棉语道“厉哥今晚估计回不来,你一个住,得注意安全啊。”

        阮念初微怔,有些尴尬地笑笑,说的汉语“不好意思,我不懂你们柬埔寨的国语。”

        少年的想象力总是无穷无尽的。小托里自己脑补了一下,想当然道,“虽然大家怕厉哥,明面上不敢对你乱来,但你还是要提高警惕才行。”

        阮念初听他又提了一次“ee”,想了想,道“ee啊和这儿的其他人比,他人还不错。就是太闷了。”

        托里继续高棉语“你长得漂亮,漂亮的姑娘在这儿都危险。不过你放心,以后咱俩就是朋友,厉哥不在的时候,”一挺胸,拍得邦邦响,“我保护你。”

        阮念初继续说,“嗯,你话就比较多,热闹。”

        突的,托里眼睛一亮,“对了”他拿起一把金黄色的花穗,递给阮念初,还是说的高棉语,“我下午的时候摘了些花,喏,送给你”

        她接过花细细打量了几眼,狐疑,“这是草么”

        托里“厉哥送过这个给你”

        阮念初自言自语“又有点像稻穗。”

        屋子里,姑娘和少年各说各话,居然也聊了大半天。厉腾就站在门口,看见屋内光线柔和,阮念初的侧脸像笼在一层金黄色的薄纱里,实在是太年轻,几乎能看见皮肤上细而软的绒毛。

        星月当空,他抽着烟,听着里头的鸡同鸭讲,忽然无声一弯唇,笑起来。

        阮念初收下了那束花穗。

        她在屋里找到一个缺了角的破花瓶,盛上清水,把花穗放了进去。那花穗一绺一绺,色泽金黄鲜亮,她看着这束花,忽然想起,这种花是水稻开出来的,叫稻花,也是柬埔寨的国花。

        阮念初把花瓶放在桌上,单手托腮,仔细观察。她想起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象征丰收和希望,古往今来的诗人,都用稻花来寄托内心的喜悦。在阴森寒冷的长夜里收到一束希望,该是个好兆头吧。

        她静静地想。

        过了一夜,第二天傍晚,令阮念初诧异的是,她又在窗前台子上看见了一束金色的新鲜稻花。她感到很欣喜。后来,在那个叫托里的少年路过窗前时,她扬了扬手里的花穗,勾起唇,对少年说了句“thankyou”。

        托里眼神里写着困惑,但还是一个劲儿地挠头嘿嘿,冲她笑。

        就这样,从天而降的稻花,连续三天,都未间断。阮念初把花都养在那个破花瓶里。那几束失去了根,但生命力顽强的花穗,竟愈发漂亮。与此同时,她也愈发觉得那名少年善良可爱。

        第三天的晚上,厉腾回来了。

        彼时,阮念初刚好对路过的托里说完今天的谢谢。厉腾闻言,绑靴带的动作一顿,转眸看她。挑了下眉,“你跟他说谢谢”

        阮念初完全没料到他会主动跟自己说话。她微滞,须臾才点了点头,低声说,“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