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学而优则仕,学不优就吃不上饭?_绝境求生崇祯帝免费观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5章 学而优则仕,学不优就吃不上饭?

第(2/3)页



  放到以前、读点书、识些字算什么本事?大把的读书不成的人、日子过得连屠户都看不起,混个温饱都难。可现在、只要是读点书就有谋前途的机会,到初小当个教员就饿不死人,能养活一个小家庭。稍微心野一点,参个军、就能吃一辈子朝廷饭,说不定还能当官。

  算细账的话、整个大改制,貌似花出去的钱比取消的那点优待多的多!反正生民一体纳粮后收上来的税,绝对是填不平多出来这么多吃财政饭人的开支这道口子。但账不是这么算的!整个改制,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食腐阶层变成了工薪阶层。朝廷是增加了开支,可开支出去的钱是换成了劳动力的。

  这世间的劳动不只有苦力是有价值的,  非苦力劳动同样能创造价值。最浅显的道理:官员多了,朝廷对民间的掌控力就强了,创收能力也指数级别的往上升。花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花钱之后的收获是否是正向上的,能否换来国力的提升,能否让整个国家的盘子变大。

  秦刚是保定府周边的一个小村里的学究,早年间也苦学过一些日子,结果是啥功名都没捞上,还将家给败的不成样子。家里原来的四十多亩地,败到最后只剩下五六亩的样子。他家的四十亩地,可都是上好的水浇地,是家里数辈人积攒的祖业,读了二十年书就败成这个样子,可谓是标标准准的败家子。当然、锅也不能秦刚一个人背,家败的这么快也和大环境有关系。这些年里,北直隶遇到过数次大旱灾,还遇到了数轮兵祸,家道衰败的何止是他们一家?只要家里没有硬关系的,谁家没衰败?区别也就是程度而已。

  五六亩地即使是水浇地,也养不活一家人,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老秦家的两个老人都饿的病死了,只剩下秦刚和媳妇以及两个瘦骨嶙峋的娃娃。要是按正常趋势,他们家很可能再熬不上三年。可就在这时,命运发生了变化,熬到了崇祯十七年后他的日子居然开始好过了起来。在十九年的时候,他成了吃上财政饭的一员。

  保定府兴建初小之时,他通过了招录考试,成了镇里初小的教员。初小的教员工资并不高,一月能发不到二两银元的俸禄。但这胜在是长流水,月月能有进账。靠着这份工资,再加上家里六亩多水浇地,日子一下就好过了。

  “他爹、今年咱家地里种的粮长的好的很,收粮的时候缴过税、留完口粮,怕是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