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咱们家有的是地,何必去官学学农?_绝境求生崇祯帝免费观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4章 咱们家有的是地,何必去官学学农?

第(2/3)页

宜的读书人,只不过这些读书人中没几个士林中的代表人物而已。

  登州港这几个月来,  情况大好。光复登州后,朝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登州港的业务,同时还在港口设立了海关署。海关署推行的是一税共认制,登州这边缴过税后,天津那边不再重复收税,  这是其一!其二是不出港区不缴税。南方过来的海船若是只停靠在港口进行补给,  可以选择不缴税,  登州这边的货物运到港口,  不装船出港也不用交税。

  不出港区不缴税看着对商人没啥影响,其实作用还是挺大的。现金流有些商人并不宽裕,  不产生交易不用缴税,  可以让他们做生意的压力更小。外来的商船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个政策能让商人们放心大胆来港口,即使生意没做成,也不至于赔钱。

  登州这边现在有个问题,除了牟平和蓬莱,其它地方不归北京管。也就是说一府出现了将两治的现象。只靠这两县来做生意,  市场就相当狭窄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朱由检专门给刘理顺写了一封信。教了个办法,让他以登州知府的名义给两县相交的县州写申明信,不得阻挠正常的民间交流和商贸。同时、他们只许向往来的商人征一次商税。

  靠一封申明信能解决问题吗?还真能解决问题!别人的话他们可以不听,刘理顺的话他们不能不听,不听就换个能听话的。对于未被光复的县州,政策原则是管而不治,不听话就收拾,收拾完之后给还在威海州滞留的登莱巡抚和登州知府去封信,让换个人来做。如此奇怪的管治方式,刚开始那边的官员还不是很习惯,磨合磨合他们就会习惯了。登州没有强兵,  山东也没有想和朝廷兵马硬顶的势力,  不想接受现在的管治办法,情况只会更糟。

  官场在逐渐适应目前的奇怪局势,民间也在适应这种奇怪的局势。

谷俻</span>  王福财是威海州的大财主,家里不但有数百顷良田,几个儿子也都是读书人,老大和老二皆有秀才功名,在乡间王家也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