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前方,后方_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正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78章 前方,后方

第(2/3)页

在上虞凤鸣山凤鸣洞成仙的仙人。

  当年他可是带了三个弟子修仙,有一人随之成仙,有两人因为修仙之念不坚,半途而废,回了老家。

  未能成仙的那两个弟子,有一个叫冯良。

  听说那个冯良,从凤鸣山归来后,某一天却接到了师父的信,得知师父已然成仙,追悔莫及。

  知道了吧?

  冯大司马也姓冯啊!

  你猜猜冯大司马与魏伯阳那位姓冯的弟子,是什么关系?

  冯大司马当年发狂入山,从山里出来后,行为古怪,时人都以为是发了癔症。

  其实啊,那是人家在山里遇到了师门先祖魏仙人,得到了仙人的点化。

  所以那根本不是什么癔症,那叫言辞古怪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

  懂什么叫山里有人了吧?

  世俗之人,岂能与仙人子弟相提并论?

  当然,也有小道说,这是传言其实是从吴地传过来的,根本就是不足信。

  是吴人想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才给冯大司马找了个吴地的神仙师父。

  (注: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

  但不管怎么说,冯某人与传说中的仙人扯上关系,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意外,反而让不少人觉得合理。

  足以说明,冯某人山(仙)门子弟的身份,实是已经深入人心。

  当然,镇南将军虽然比不过冯大司马,但不得不承认,也很厉害了。

  至少消息传到长安后,百姓乃至一些中低层的官吏,皆是欢欣鼓舞。

  大汉又赢了!

  民间的“智囊人士”“民间高人”,皆是在市井之间,茶余饭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温县可是司马老贼的根基所在,镇南将军领军兵围温县,可谓是一刀插到贼人的心脏上。

  不但极大地震慑了贼人,而且还能在战略上调动贼人兵力,让贼人疲于奔命,这就给其它路大军造就了机会。

  妙啊!

  听到这些“民间智囊”的高论,百姓皆是跟着高潮:

  真是妙啊!

  ……

  相对于市井百姓的兴奋,朝廷中对此事的反应却是有些平淡。

  外朝六百石以下的朝官,在得知消息后还想着要不要琢磨琢磨朝会上的说辞或者奏章,凑个热闹,跟着大佬后面说个贺词啥的。

  谁料到大佬们对这个好消息,不能说毫无反应吧,但至少也是几乎没什么大反应。

  这让一众已经想好说辞的中下层朝官不禁都有些纳闷:

  莫不成大佬们都对镇南将军有什么意见?

  若不然,怎么反应如此冷淡?

  大佬们当然不是对姜维有意见。

  在这个战乱时代,能在朝会上站在殿内,而不是站在殿外的走廊上,谁没见过几个风浪?

  就算是以清谈和宗室身份获得高位的刘琰,早年那也是跟随昭烈皇帝东奔西跑,南征北战。

  亲眼见过或者亲耳听闻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陇右北伐等大战。

  见识必然不会太差了。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河内又不是蜀地。

  雪辣么大辣么厚,大汉的将士再精锐,再怎么能征善战,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攻城。

  最多是吓一吓贼人,给此次伐贼暖暖场,烘托一下气氛。

  虽说温县是司马氏的老家,但司马懿又不是傻子,早就把司马氏的核心成员迁离温县了。

  怎么可能还会让自己的宗族留在那里?

  现在还留在温县且姓司马的,最多就是一些旁系。

  据各种渠道传回来的消息看,别看现在的河内郡郡治是怀县,但真要论起城池城墙的高大和厚实,怀县还真不一定能比得过温县。

  在确定放弃雒阳,或者说函谷关失守,无法守住雒阳的时候,温县作为可能的前线,又是司马氏的老家,早就在不断地增高增厚城墙。

  听说主持扩建的人还是魏国有名的巧匠马钧马德衡。

  经过这几年来不遗余力地扩建,据说现在温县的城墙,比怀县还要高还要厚。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三九到七九最多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

  到了七九,大河就开始解冻。

  解冻时期的大河,半冰半水,既不能行走在河面,船只也无法通行。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的姜镇南不能拿下温县,或者其它立足地,大军又没有及时退回河南,前无路,后无途,那可就危险了。

  可是在冬日里,一个月的时间拿下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