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们稳赢_大英公务员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们稳赢

第(2/3)页

变化引发了德国事实上的分裂。从一开始,同盟国就对如何处置战后的德国产生了分歧,这些分歧不仅存在于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于每个西方政府之间。

  一开始的政策制定十分混乱,旨在使德国去工业化的严苛的“摩根索计划”虽然废弃,但仍产生了影响。此后,西方国家对德国占领区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惩罚变成了重建。

  马歇尔计划正是为了战后欧洲的重建而实施的,它不仅代表了这一变化,也将这一变化记录了下来。马歇尔计划展望了欧洲经济和政治的重建,决定实施开放政策,寻找市场,并用杜鲁门主义来阻止共产主义的发展,并遏制苏联可能在欧洲实行的扩张主义政策,这些都对美国的新的国际角色十分有利。

  美国算准了非市场经济体制的苏占区会拒绝这一提议,因此马歇尔计划代表着西德进一步与苏占区划清了界限。在逐渐形成的冷战格局中,美国将联邦德国划入了更广泛的西欧经济和政治组织的阵营中。

  艾伦威尔逊对英占区是缅怀的,如果不是英占区的存在,英国绝没有这么快就还请短期外债,虽然德国的经济可能起步要比历史上晚一些。但是想一想日本,德国人应该庆幸。

  虽然他无法让德国重新统一起来,但是却可以把轴心国的日本也给弄分裂,这样德国人应该心里会平衡许多。至于意大利艾伦威尔逊是真的没办法了。

  一九四五年艾伦威尔逊还是人微言轻,没办法让法国占领撒丁岛作为意大利的赔偿。现在想想都是颇为遗憾的事情。

  艾伦威尔逊在鲁尔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候,柏林的状况其实并不好。西柏林的物资缺口为五千吨,这还是建立在不浪费的情况下。

  而英国的运力连一半都达不到,西柏林的物资坚持不了几天,这一次苏联在动手之前是算准了之后,才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外在条件是,美国陷入战争当中,而且才因为北海道的事情,紧急驰援日本,加强本州岛的物资囤积,这个时候柏林出事,就让美国一个头两个大。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十分感激英国抢先出手,帮助美国调集运力争取时间。

  英国空运的运力,无法补上西柏林两百多万人的消耗。虽然整个西柏林的盟军正在大打鸡血,可物资仍然是在肉眼可见的见底。

  艾伦威尔逊知道这个事实,但他现在装作不知道。经过基本的分析,如果保不住西柏林的话这是美国的失败,并不是英国的失败。英国已经提早做出了反应,美国才是拉胯的那一方。

  如果最终保不住西柏林,英国可以被看为是尽力了,美国的风评一定会跌落的比英国狠。

  而且保不住西柏林根本就是伪命题,只要英国和美国有这个决心,西柏林是铁定能保住的,就算是饿死几万柏林人也没关系。反正舆论霸权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