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同一个人选_司礼监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同一个人选

第(2/3)页

;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发兵共约两万五千人;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直隶、南直隶,发兵共约两万人;浙江发善战浙军步兵四千。

  除此之外,永顺、保靖、石州各处土司兵,河东西土兵,数量各二三千不等,共约七千人。

  这样一算,援辽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还可调大明的盟军叶赫部的兵马,以及藩属朝鲜的兵将,总数能达十万余。

  加上辽东镇原有四万余将士,纸面上明军将是建州叛军的两倍有余。

  于是,薛三才将饷和兵的方案报了上去,内阁方从哲认可薛的方案,只是户部那边却不认账,说什么实在没有银子支持这么大的军事行动。

  兵部和户部的官司一打起来就没完没了,气的薛三才索性摞担子不干,方从哲一见这样可不行,于是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建议召原三边总督、加兵部尚书和太子太保衔的黄嘉善赴京接任兵部尚书。

  已是七十高龄的黄嘉善闻知辽东有事,兵部无人主持,遂慷慨就任,入京共议兵事。

  但是凭借对北方鞑靼骑兵的了解和多年在三边治军的经验,黄嘉善认为虽然建州叛军只有六七万人,但都是跟随奴尔哈赤纵横女真及蒙古的精锐劲卒,若他们拧成一股拳头攻打朝廷从各地临时抽调的步兵和水兵,恐怕是如虎驱羊,明军非败不可。

  “厚集兵力,令诸将项臂联络,依次进逼虐敌,蹙而困之;不求近利步捷,期于荡平而已。”

  黄嘉善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将朝廷调集的大军聚集在一处,凭借兵员优势和装备优势,慢慢向建州进逼,如同虐敌一般,使建州啃不动打不动,最后再将其困之。

  这个方案却遭到参与朝议的大臣多躁急,甚至指责黄嘉善“椎钝避事”,群起而攻之。

  原因在于如果执行黄嘉善这个方案,光是兵饷和粮草这一块,消耗就是天文数字,根本不是现在的国库难免担负得起的。

  即便是闹的不可开交的兵部和户部,主流论调也是希望速战速决。否则,用户部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