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北上_司礼监校对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五十九章 北上

第(2/3)页

合做铳管的肯定是无缝钢管,公公知道无缝钢管这个概念,但当下没有高速电机,甚至连动力都没有,根本不可能生产无缝钢管。前世直到建国时,中国都没有能力生产无缝钢管,还是靠苏联人援助才得以生产。

  所以,公公不会异想天开搞什么无缝钢管,他认为解决铳管易炸还是要落在现有解决办法上。

  为了让自己更加直观的感受一根铳管的制作过程,魏公公特意让王、洪二老带他看了下。

  二老到工坊里,叫徒弟们准备好,然后取了一块已经锤炼过的精铁,再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的圆柱体钢芯做冷骨,将做铳管的精铁烧至红热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精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

  “公公有所不知,只有卷成的铳管达到一定厚度,铳管才结实,能够经得起连续十数次的发射,要不然打上两三次,这铳管就发烫发热,用不得了。”

  王老儿一边说着,一边和洪老儿开始焊接。因为工艺有限,铳身是一节节焊合的,如果焊合不好的铳也很容易炸膛。

  这活一般人干不了,得学过三年以上的才能入手。

  李炎昭在一边低声说只有焊接的天衣无缝,这铳管才能拿来制铳。

  另外,除此制铳法外,还有种钻孔法。

  这法子极费事,据说每天只能钻一寸,一根好的铳管至少要一个月时间才能钻成功。

  需要的熟练匠人太多,产量也低,因而,嘉靖以后基本上不太用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在徒弟的帮助下,二老才算把铳管焊好。

  魏公公以为就这样了,不想还有工序。

  这根铳管被重新放到炉中烧至通红,同样准备一根钢芯,然后将已烧至红亮的铁管套在钢芯上,由主匠把铁管接口处大力的敲砸成一体。在此过程中,钢芯随时要抽出冷却,冷却钢芯同时铁管回炉加热,最后打成的铁管才是可以制铳的铳管。

  魏公公看明白了,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第一,肯定是保证匠户的待遇,使他们有工作积极性。这一点溧阳铁场的矿工脚夫们就是例子。

  第二,则是补充人手。

  现在算上北京带来的,加上从民间招来的,共有三百多匠人在制造总局干活,这其中至少三分之一不是熟手,因而按严格打造一根铳管需要的工艺和时间来算,顶天了一个月制造总局也仅仅能生产出四五百杆火铳来。

  这个速度比流水线差的远了。

  所以,魏公公命郑铎将从浙江定海卫中左所掳来的那批的士兵都调到制造总局来,另外南都带来的那帮俘虏中也抽一批过来。

  “咱给你这再补六百人,如何安排他们,由你们自行决定。”

  魏公公也知这制铳不是人多就能的事,重要的还是工艺进步和熟练程度。他调这几百人过来不是直接上一线的,而是干生炉苦力和其它辅助工作的,以减轻匠户制铳之外的工作量,使他们的效率能够提高。

  当然,这些人也是做为学徒工存在的,魏公公希望王、洪二位匠户能够当老师,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