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第一阶段的训练大纲_原始文明成长记在线阅读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6章 第一阶段的训练大纲

第(2/3)页

共军莫属了,这一直是我军的传统。

  现在汉部落的识字率并不高,尤其是神策卫,都是文盲,部落当然有义务要把他们的文化教育搞起来,而且这个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

  或许现在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是等到以后这些士兵晋升军官的时候就会暴露出问题了,当小兵可以什么都不管,但是当了军官就要能看的懂上面下发的书面命令文件,简而言之,没有文化,不会写字,无法当高级军官。

  第一阶段,一共六个科目,以队列、体能、射击、刺杀、这四个科目为主,剩下的文化课,还有单兵综合技能,这两个是大科目,是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学完的,等到第二阶段的训练中还会继续教。

  按照这个训练大纲进行训练,可以说,只要所有科目全部达到及格标准,那么这样的士兵拉出去打一场近代的阵地防御战是没问题的。

  当然,仅限于蹲坑打黑枪的防御战,就是那种守战壕的战斗,毕竟是一个月六七千发子弹喂出来的,估计射击精度不会太差。

  但是如果让他们去主动进攻,那就肯定歇菜了,因为第一阶段的训练中并没有战术科目,不懂战术的新兵,傻乎乎的冲向敌人就是找死,哪怕对方只是没有枪械的冷兵器军队。

  等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重新调整完编制,分配好了班排长,然后进行的第二阶段的训练,就是以战术训练为主的训练了。

  同时,第二阶段的训练,也是新编制的磨合期,适应期。

  ......

  第二阶段的训练,要把第一阶段的六个训练科目完全保留,不过一些不重要的科目就可以开始减少训练量了。

  比如队列科目,除了早晨晨练跑操的时候练一练,其他时间不会再强制增加队列练习。

  还有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也不再是纯粹的体能训练,而是把它换一种模式,变成野营拉练,全副武装下的强行军拉练,要求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每天部队行军的里程不能低于五公里,每周不能少于一次单日三十公里的强行军拉练。

  还有第一阶段的单兵武器学习和实弹射击,以及刺刀搏杀这两个科目,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也将得到保留,不过也要换一种形式,那就是统一并入第二阶段的三三制战术综合训练当中。

  从第一阶段的趴着不动,在原地打死靶子练枪法,到第二阶段的行进中的小组战术突击射击。

  三三制的情况下,精确射手如何掩护突击手前进?突击手打空自己的霰弹枪后,如何在同伴的掩护下重新装填弹药?突击手撤退的时候,应该怎么跑?后面的精确射手应该怎样架枪掩护?这都是战术训练科目。

  再有就是刺刀搏杀的小组战术训练。

  还是拿二战日军举例,在抗战历史中,不管是国府的正规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和鬼子肉搏拼刺刀从来就没占过便宜,白刃战都能打出三比一的战损比,我军被捅死三个人,都不一定能拼掉一个鬼子。

  这是为什么?鬼子全都是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的矮冬瓜,罗圈腿,真的就那么厉害吗?

  如果非要找个原因,那么综合分析一下,主要有那么三点。

  第一,鬼子的三八大盖比较长,全枪长足有127.6厘米,再加上一把足有半米长的刺刀,整体长度就有177厘米的长度,比一般日军的身高还要高,这么长的刺刀,白刃战当然占便宜。

  第二,日军的伙食好,吃的好,肚子里有油水,人就有力气,而且他们的食物都是抢来的,自己也不用花钱,自然就舍得吃,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按照以战养战的方式进行战斗的,所以在伙食方面,又是一个强有力的优势。

  当然,以上两点都是客观原因,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第三点,那就是拼刺刀的战术。

  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都出现过那种刺刀上挑着一面小膏药旗的鬼子,这不是瞎编杜撰出来的,而是历史真实存在的。

  在日军的分队(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