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态势逐渐明朗_我在春秋做贵族无错字完整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5章:态势逐渐明朗

第(2/3)页

前更重,也就说道:“国尉为‘佐’,臣诸事听取意见,可否?”

  想抱孙武大腿的意思让韩庚表达得那么清楚,弄得智瑶想拒绝都不好意思了。

  智瑶只能说道:“如此,侵入楚国本土之兵再添一‘师’。”

  原国现在不适合内乱,智瑶并没有趁机将韩庚葬送掉的想法。

  再则说了,想要解决韩庚有很多种方式,何必拿军国大事做代价,并且让几万人随之陪葬呢?

  韩庚见智瑶答应下来,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一种忐忑的情绪却涌了上来,心想:“我南下之前,该做的准备不能少啊!”

  他相信智瑶在当前局势下坑自己的机率很小,凡事不还讲一个万一吗?

  随后,智瑶将孙武请来,亲自说了刚才的事情,随后说道:“司徒与国尉乃是国中重臣,事可为而为之。若事不可为,不为便是。”

  其实就是一种表态,关心国之重臣的安全,表达了充分的信任,给予了便宜行事的权利。

  孙武说道:“臣定当全力辅佐司徒。”

  本来还没有多想的智瑶,听到官职称呼稍微愣了愣神。

  原国不算是草创,又在周王室三公九卿制度上进行了借鉴,某种程度上在管理班子可能比周王室更完善一些。

  以职权来区分的话,司徒其实就是执政的副手,算起来是一种文职。

  现在,司徒要成为远征军的主将,摆明了就是文武不分。

  “文武分明是两宋的事吧?在北宋之前,有能力的人,谁不是文能安邦治国,武能上马定乾坤。”智瑶将文武有别的心思压了下去。

  文武进行严格区分对一个国家当然有必要,只是带来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看看两宋和有明一朝就知道是什么后果。

  一个国家的大多数时间肯定处在和平阶段,失去用武之地的武将一方能不失去话语权吗?一旦文官长时间掌握优势,他们必然会一再打压和剥夺武将的权利。

  互相竞争其实没什么,要命的是后面文人会鄙视武人到连觉得进行锻炼都是一种粗鄙的行为,搞得文人全身上下死得只剩下一张嘴,偏偏还不承认自己是个废物。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追求合适才是最重要。

  当下远远没到智瑶烦恼文武不分的时候,将飘散的思维收回来,静静听着韩庚与孙武商量进军路线,入侵楚国的原军又该是以攻打哪些地方为目标。

  听两人的讨论,他们很明白自己南下的目的,不是攻占多少土地或掠夺多少人口、资源之类,简单直接的就是造成楚国更大的恐慌和破坏。

  智瑶看他们停下来望着自己,回应道:“暂罢鲁地用兵?可也。”

  原军现在还没有全面占领鲁地,也就是鲁国还在苟延残喘。

  为了给主战场和其余战场服务,智瑶当然不在乎从鲁地撤兵。

  “鲁国现在多的是嘴强王者,真正能打的就一个子路,但是子路又遭到三桓的极力打压。他们的存在威胁不大,今次无法一举灭亡只是我用兵不多,时机合适他们撑不过下一次,我一点都不着急。”智瑶对这点有着清醒认知。

  六天之后的某个夜晚,以韩庚为主将的南下大军,他们趁着夜色离开了。

  一直在密切注意原军状况的楚军斥候,他们对那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出现疏漏,将消息报回去之后,会引起联军高层什么样的反应则是不得而知。

  隔天,智瑶接到汇报,说的是楚军再次分兵,抽出三万大军向南方运动。

  这三万楚军到底是撤回国内,还是调去加强粮道的保卫,几天之内就会有确切消息。

  原因?原军的斥候和侦骑也在密切见识楚军的一举一动。

  刚刚从齐地被调过来顶替孙武位置的司马穰苴说道:“如此说来,留在此处之楚军,不过十二三万?”

  之前,司马穰苴一直在担任齐地总督的性质,本来还负责钓鱼并宰鱼,后来形势发生新的变化,钓鱼计划遭到中止。

  智徐吾说道:“鲁地楚军约四万,‘虎牢’楚军约五万,另有六七万众看顾粮道。此地楚军绝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