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三件大事_我在春秋做贵族无错字完整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8章:三件大事

第(2/3)页

国,又请原国帮忙阻止来自蜀国的入侵。

  关于原国解救巴国一事,就是智氏化家为国之前迫使楚国从巴国境内撤军的事件,原国史书上并没有记录这一件事。

  智瑶联想力足够,再加上记忆力不差,才给联系上原国什么时候救过巴国。

  因为巴国认为原国救过巴国一次,干脆就虚构出自己有一位老大的事情吓唬蜀国,并且想要将有一位老大的事情给坐实了。

  蜀国那边听巴国一再吹嘘自己的老大有多么多么厉害,有没有被吓住不清楚,想要了解巴国的老大到底有多么强大,才选择派遣使节团出使。

  有点诡异的是,蜀国的使节团是跟巴国使节团一块走出山区,先去了“新田”才知道晋君成了一座城池的城主,有一个智氏统治的原国取代了晋国。

  相同的是,蜀国和巴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原国的强大。

  话说,从进入到原国的疆域,走了将近四个月看了那么多城邑,带着多了解的意愿进行打听,得知晋国的疆域面积有多大,曾经出动兵力的多寡,仍旧完全不了解,他们不是眼睛瞎,应该说是心瞎或脑子有坑了。

  “如此说来,葵蚕国愿意岁岁进贡,换取大原不出兵讨伐?”智瑶暂时还不了解自己多了一个小弟叫巴国,只知道巴国请求原国进行庇护。

  翻译叽哩哇啦对蜀国使节讲了一大串音节。

  蜀国使节又是叽哩哇啦讲了一大串。

  双方交流的时间有点长,着实讲了不少话。

  后面蜀国的翻译才对智瑶禀告道:“正是。”

  “……”智瑶有点迷了,两个字的回答而已,至于说那么一大串吗?

  这倒是给了智瑶一个提醒,经过翻译的对话不一定正确,或许翻译还会从中作梗,不能轻易给出什么承诺。

  会面继续,该谈什么也接着谈,只不过仅能算是初步的接触。

  “你等且先学会原国语言,再行谒见。”智瑶说这话时,面容老和蔼了。

  蜀国和巴国的使节在一脸茫然中被请了出去。

  智瑶看向台狐,吩咐道:“寻来懂得蜀国语与巴国语的人,你亲自领着与两国使节接触。”

  台狐也知道今天的接见过于草率了,赶紧应:“诺!”

  其实这也是初次遇到这种情况,没有经验所导致。

  毕竟,原国有过交流的国家,前来出使的正使起码懂得说“雅语”,没有语言不通的困扰。

  既然周王室没了,自然也不需要周室“雅语”的存在,该换成原国的语言。

  而智瑶已经在原国做统一发音的普及。这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尽管耗费的时间会很长,做了总比不做好,不是吗?

  始皇帝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智瑶不止要追寻始皇帝的脚步,明知道难度还是想要给加上话同音这一条,一代人完不成就下一代人接着做,直至将目标完成。

  讲实话,智瑶把秦国灭了,清楚关于“大一统”的理念决不能丢,要不然哪怕原国一度无比强大,还是会遗祸无穷的!

  纵观世界历史就知道了,出现过的强盛帝国不少,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独有华夏。这是因为域外没有“大一统”的理念,诸夏的“大一统”理念则是深入人心。

  关于“大一统”的理念,始皇帝其实是执行者,提出相关理念的人是秦惠文王赢驷,后继一大帮人杰一起逐步完善。

  让“大一统”在诸夏根植的人还有三位,第一位是创立汉帝国的刘邦,第二位是完成思想大一统的刘彻,第三位是司马政权(两晋)终结之后再次让汉人翻身的杨坚。

  这种伟大事业能够参与进去就是荣幸,没有必要再去分个人贡献值的高低了。

  智瑶侥幸“生”的比那些伟人都早,一开始只想要获得权力,后来致力于创建国家的强大,到了完全有实力一一灭掉列国达成“一天下”的成就,自是应当有更崇高的理想了。

  在智瑶登极后的第九年(前457年),同时也是莒国灭亡的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