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濮阳适合当都城吗?_我在春秋做贵族无错字完整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8章:濮阳适合当都城吗?

第(2/3)页

的一种体现。

  随着卫地那边趋于平稳,智瑶已经打算前往“濮阳”,实地考察一下关于选作“都”的可行性。

  智氏当然有建“都”的资格,现在“都”也专门指拥有宗庙,不一定是“首都”。

  类似于智氏这种祖上是一国之君的贵族不少,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宗庙,十分符合灭国不绝其祀的规则。

  智瑶之前选了几个“都”的位置,齐地的“临淄”一度成为首选,后来觉得过于偏僻给放弃了。

  一旦确认“濮阳”可以作为智氏的“都”,学术中心肯定是会进行转移,届时智瑶就要在“濮阳”开始更高一级的学府了。

  在智瑶的设想中孙武非常适合担任兵学院的祭酒。

  与此同时,智瑶也察觉到了公输全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公输氏的权柄可以慢慢交给公输班,公输全可以来担任工学院的祭酒。

  “以为我会把老子忘了吗?不可能!”智瑶知道老子在准备西向,本着老子没走就应该发光发热的本意,老子在学府的职位被安排妥当,会担任管理学院的祭酒。

  那些什么学院之类,名字当然是由智瑶在命名,也就有着更明显的现代味道,换作由当代人去命名则会更玄乎一些。

  比如管理学院,以老子的命名估计就叫“道法自然”这个名字;工学院让公输全选名字,极可能取名“公输秘技”或“鬼斧神工”的名字;兵学院也许会取名“止戈殿”或“尚武堂”之类?

  早就得知会有下一步改革的程宵当然希望自己的嫡长子前去“黄父”就学,其实哪怕学不到什么,仅仅是认识更多未来会在智氏有一席之地的人,对程宽未来也一定是会有帮助的。

  人呀,除非是想孤独终老,要不然怎么还能脱离社会?想在社会混迹,人脉的重要性早被痛定思痛的程宵想明白了。

  程宵肯定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输,其它在天赋上的各项无法跟智瑶相比,难道要让程宽因为人脉不够广,吃了跟老爹一样的亏吗?

  半个月后。

  智瑶来到“濮阳”了。

  作为曾经卫国的都城,其实“濮阳”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错。它位于大河南岸的边上,相距大河约是二十里左右?

  卫国之前有开出一条水渠链接“濮阳”城外作为农业灌溉,只是过于国小民寡的因素,水渠不但不宽,并且次干道的数量也太少,听说还会时不时发生堵塞?

  “如若选此地为‘都’城,便是直面诸侯。”孙武说道。

  这个没有错。

  以地理位置来算,郑国算是中原腹心,卫地的“濮阳”则是直面宋国、鲁国和郑国。而这还是齐地被智氏占了五分之二后,不然要再加上一个直面齐国。

  “此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卫国之亡,便亡在国力贫瘠亦是无险可守。”孙武又说道。

  所以,孙武是认为“濮阳”不适合作为都城的所在地吗?

  智瑶说道:“此地相距郑国、宋国、鲁国皆不足百里,如若用兵可朝发夕至。”

  同样的道理,郑国、宋国和鲁国要攻打“濮阳”也能玩一手朝发夕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