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原来秦国这么弱_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最快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1章:原来秦国这么弱

第(2/3)页



  当然,春秋晚期到战国长城,指定不是现代的那种石砖长城,其实就是夯土而成,某些城墙段可能也就两三米的高度,厚也厚不到哪去。

  现代人所知道的长城,它是有明一朝修筑的,后来天下革命,又到了近现代重新修葺。真别去了八达岭之类的长城段就“哇!始皇帝下令修的啊?”,有导游会把导游搞得一脸懵逼,也会让懂得历史的人一脸憋笑。

  智瑶是亲眼去楚国“方城”附近逛游过的人,必须承认那一道长城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要不然那一次楚国的都城“郢”就要面临第二次失陷的风险了。

  长城这玩意有必要修吗?反正是众说纷纭得很,好的或坏的,几乎什么论调都有。

  站在智瑶的角度,认为他们这一代人用不着长城的存在,有那么一道长城都不知道要防着谁,甚至会妨碍大军前往草原取得收获。

  这个是游牧族群全面拉垮的时代,智瑶觉得一旦智氏全面发展起来,列国根本无法阻止智氏进行兼并的脚步,只要不陷入到旷日持久的“内战”之中,哪有什么机会让游牧族群崛起呢。

  事实好像就是那样?春秋时期实力最弱的燕国都能先扛住东胡,后面又摁着东胡狂揍,到了战国早中期也就秦国主要精力用在东出而被义渠、月氏和匈奴轮流欺负,像是赵国则是不断去欺负游牧族群。

  一点贬低秦国的意思都没有,事实就是那些事实,变法之前又没有夺下河西之地和巴蜀的秦国既弱又野蛮,偏偏还很喜欢玩两线乃至于三线作战,不被打得满头包就是怪事了。

  拿智瑶来说,他因为早知道“历史答案”的关系,有了一种“既定印象”的情况下,比谁都要高看一眼秦国。

  那么情况是什么?不就是“知道”这个前提,随后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觉得秦国就是那个强大的秦国,忽略了原来秦国有那么弱小时期的事实了。

  这么说吧,秦国如果强大,能够应付得起多线作战,秦昭襄王的母亲芈月用得着去给义渠王生孩子吗?

  至于说芈月和义渠王认识在先,什么两情相悦之类,也就演义作品那么编。事实的真相在为尊者讳的前提下早被隐藏,后人只能从发生的事实去进行各种猜测了。

  编出芈月跟义渠王两情相悦,总比秦国弱到需要一国之君的母亲去玩美人计,可以使人更加能够接受吧?

  刚才智瑶听取了汇报,说的是晋国的使节已经到“雍”对秦国君臣宣战,后续的消息传的是秦国征召了三个“军”的兵力,以周礼制度就是合计三万七千五百名士兵,往“麻隧”方向进行集结了。

  这个“麻隧”在后世的泾阳附近,曾经的晋国纠集诸侯组成联军,与秦军在“麻隧”爆发过一场旷世大战。

  那一次“麻隧之战”中,曹国的国君曹宣公(名庐)死于流矢之下,直接让晋国照顾曹国长达五六十年之久,战争结果当然是以晋国与诸侯联军的获胜而落下帷幕。

  “秦人循于礼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