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大半年过去了_澳洲风云1876无错字精校版下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7章大半年过去了

第(2/3)页

个发泄的渠道,只要不举旗造反,哪怕做得过分些也无伤大雅。

  至于兰芳国,呵呵……

  尽管折腾好了,英国人就装听不见也看不见,这点大的地方英国人真心看不上。

  要说到摸准英国佬的心思,还得讲一些历史渊源。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的英国殖民之路开始,一直到18世纪中叶,伦敦一直对土地的兴趣不大,行事以利益为主。

  这一点与欧亚地区马背上兴起的封建帝国相比,英国的“耐心”可谓惊人。

  其实,这符合英国人的逻辑;

  走上殖民之路一切为了贸易,为了倾销市场和廉价获取原料,而不是为了奴役当地民众,即便占领土地也是出于贸易的便利,那为什么非要划入自己的领土呢?

  英国人很少在殖民地派驻重兵,监督民众生活并要求归化,很少传播宗教信仰和语言,他们只需要简单的行政机构,一个利于贸易的和平秩序,这就足够了。

  在这一点上,英国与荷兰,比利时较为相似。

  不过英国表现得更为开明,愿意在殖民地建设工业和完整的道路,铁路体系,建立学校进行精英教育,鼓励商人参与到贸易中来,就像他们在澳洲和印度所做的一样,而不仅仅是将殖民地作为初级原料生产地看待。

  在各个老牌殖民国家中

  英国所属各殖民地后来成长为发达国家的最多,这与伦敦实行的开明政策不无关系。

  美国独立战争损失并不大,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英国果断选择放手,转与美国建立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依然切实维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反法同盟中荷兰王国出力甚多,跟在屁股后面卖力的摇旗呐喊。

  因此,在击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之后,大英帝国论功行赏,慷慨的大笔一挥将东印度群岛转交给荷兰人,英国军事力量完全从该地区撤出。

  18~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贸易不要土地”,这绝非伪饰之辞,这项政策避免了英国人在某个殖民地泥足深陷。

  就连印度,英国似乎也没有长住不走的意思。

  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1818年一次公开场合上就说道:“总有一天,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英国将依照正确的原则,将在无意取得的对这个国家的统治权奉还回去。”

  英国针对殖民地的国策改变始于维多利亚时期,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早中期,充满了锋锐和咄咄逼人,仅仅为了鸦片商人的一面之词,便悍然对满清王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仅仅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近50年中的单个事件,却对现代华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严重影响绵延百年之久。

  这一时期

  英国殖民政策全面转向,外交政策更加咄咄逼人,大英帝国军队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开疆拓土,演绎了辉煌鼎盛的维多利亚时代。

  到了执政晚期,垂垂老矣的维多利亚女王子女联姻欧洲各王室,被尊称为“欧洲老祖母”,这个老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