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足以改变战争面貌的大杀器( 为盟主加更第三弹)_澳洲风云1876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7章足以改变战争面貌的大杀器( 为盟主加更第三弹)

第(2/3)页



李福寿满意的点点头,在航空领域投入的任何研发资金都值得,这是一项关系未来的重大产业,如今小荷才露尖尖角。

随后不久

与“信使”运输机同出一门的中型轰炸机飞上了天空,这款代号“农夫”的H-2轰炸机乘员两人,一名驾驶员一名投弹手兼重机枪手,搭载1挺14.5毫米重机枪用于自卫,可以搭载1100磅炸弹执行对地轰炸任务。

在现场演练中

绰号“”农夫”的轰炸机挂载着十二枚50磅炸弹,4枚100磅炸弹飞临轰炸上空,对石灰标注的轰炸目标圈实施了三轮低空俯冲轰炸,将大部分炸弹都投入了目标地域,炸的烟尘翻滚,一片火海。

“农夫”这个绰号起的非常形象,,当真是就像犁地似的一炸一大片,威力相当可观。

这真的给了李福寿一个大惊喜,他没想到现在的航空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似乎与二战初期相差不远的样子。

这要是上百架轰炸机一起来,那就算再多的军队也抵挡不住啊!这个可真真实实是一个杀手锏。

说到北美战争蝴蝶效应的牵动,如今欧陆战场上装备机枪的战斗机屡见不鲜,马恩河会战中,双方就出动数百架战斗机互相厮杀,德国和法国都组建了专门的空军,这比原来历史上早了好几年。

但要说这些战斗机的技术水平,也都维持在北美战争时期,与大洋帝国的战斗机相差一个档次。

如今这個时代造飞机可比造汽车要容易的多,以英法德等国的工业水平,生产出自己的飞机并不难,但是航空技术要更上一层楼可就不容易了。

如今欧洲的飞机技术水平也就是重机枪互射,然后机舱里装10来个手榴弹,遇到敌人阵地就投下去,还没有发展成专门的轰炸机。

要想让欧洲陆军那些思想老顽固改弦易辙,认识到发展航空力量的重要性,最起码要让他们碰得头破血流,吃到足够大的苦头才行。

认真想一下

李福寿觉得航空轰炸机这种大杀器还是要保密一下好,暂时不宜投入大规模的生产,以免泄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可是能够改变欧洲战场面貌的利器,还是躺在航空基地睡两年才好,可以冻结技术状态,然后深入研究更先进的运输机。

但在此之前

可以预先生产大量的航空发动机备用。生产足够的航空薄铝板备用,只要不组装出最后的产品,谁也不知道派什么用场?

需要的时候,分分钟爆产能啊!

从战略上讲

欧洲人一旦腾过手来,毫无疑问会把大洋帝国视作全球竞争者重大对手,现在只是因为德国人挡在前面,一旦后期还会有沙俄挡在前面,为大洋帝国赢得了足够的战略缓冲喘息时间。

大洋帝国的优秀已经藏不住了,经济总量位居全世界第一,疆域总面积高达1460多万平方公里,军事力量强横,一旦英法等国腾出手来,势必将其视为肉中钉,眼中刺。

这是出于国家战略竞争的考量,不会有一丝的脉脉温情。

所以,李福寿希望欧洲战争进程不要偏离原有的轨道太远,打的时间更长。损失更大,国力底蕴消耗的更多,今后能够对付大洋帝国的实力就越弱,这才符合本国的战略利益。

坦克更早的出现在欧洲战场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也更加剧了残酷战争带来的损失,这非常符合李福寿的预期。

可千万别说他有多坏,这场欧洲战争是欧洲人矛盾的总爆发,持续多年军备竞赛的最终结果,这可不是一场由李福寿主导的战争,没他什么事儿。

他只不过顺手帮一点小忙罢了,嗯,出口武器顺便大发战争财。

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但是大洋帝国向德国的物资走私一直禁而不绝,这里面掺杂了很多民族和利益因素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而米国在欧洲战争中扮演了让英法等国切齿痛恨的只顾利益,不顾协约国重大伤亡的贪婪商人角色,肆无忌惮的大举向德国出口物资,最大程度吸引了英法等国的舆论火力。

据英国有关方面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